新闻中心 分类>>

蜱虫叮咬进入高发期 户外活动请注意

2025-04-21 14:59:5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春日气温攀升,露营、踏青等户外活动热度高涨,而一种芝麻大小的 “吸血虫”—— 蜱虫也进入活跃期。最近,不少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反映,在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凤凰山公园、大邑白石河谷、绕城绿道等地均出现了蜱虫。

  今年4月初,成都市民张女士就“遭”起了。“半个月前,我和家人带着小狗蛋卷前往绿道附近钓鱼,蛋卷在草丛里玩耍,准备回家时发现它身上出现了很多小蜱虫。”张女士告诉记者,随后,她立刻带上狗狗前往宠物店处理,“一喷药,蛋卷身上的蜱虫密密麻麻地全钻出来了,随后工作人员为狗狗剃毛,同时用镊子将蜱虫夹了出来,一共有42只。”她提醒,蜱虫很小,如果不是数量多很难被发现,尤其是这两天天气回暖,蜱虫尤其多。

  无独有偶,同样在4月初,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接收了数例因蜱虫叮咬而就诊的患者。记者了解到,蜱虫会“隐藏”在猫、狗等小型哺乳动物身上,也会选择人体较为薄嫩的部位进行叮咬。

  被蜱虫叮咬会出现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预防?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于均峰。

  “蜱虫又叫‘狗豆子’‘草爬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节肢动物,目前全球共有800多种,国内有100多种,大部分分布在东北或西北的林区、牧场等地区,喜欢栖息在林木、草丛、灌木丛等地方。”于均峰告诉记者,春夏之交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期,“今年以来,我们皮肤科接收的蜱虫叮咬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从3月份开始,几乎每个月都会接收十几例患者。患者多为林业工作者、户外工作者以及喜欢旅游、徒步、踏青、露营的户外活动爱好者。”

  “一般而言,蜱虫会在人和小型哺乳动物的体表吸血,它主要瞄准一些皮肤薄嫩的部位,比如头部、腋下、腹股沟、颈部等,叮咬后口器和头部会钻入皮肤内。”于均峰表示,蜱虫可携带80多种病毒、10余种细菌等,“被叮咬的部位会出现红斑、水疱、结节,甚至会出现坏死、溃疡等症状。如果病情较重,引发病毒、细菌在体内传播,就会导致森林脑炎、回归热、莱姆病等严重的疾病。”

  于均峰提醒,在处理蜱虫叮咬时,关键是防止口器和头部断裂在皮肤内,可以用松节油、酒精或凡士林、甘油等涂抹在皮肤以及蜱虫的头部,随后使用尖头镊子将蜱虫虫体从叮咬处缓慢、垂直拔出,切勿扭动或硬拉撕扯,以免口器残留,增加感染风险。“由于这些操作较为精细,所以如果市民遭受到蜱虫叮咬,不建议个人进行处理,要尽快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处理。”

  最近天气转好,成都也掀起了露营、徒步热,对于市民而言,如何预防蜱虫叮咬呢?于均峰表示:“一方面,市民可以在易暴露部位涂抹驱虫剂,穿着长袖长裤、并将裤脚扎紧,防止蜱虫爬行到皮肤表面进行叮咬,尽量选择浅色衣物,便于发现蜱虫。另一方面,在进行露营、徒步等户外活动时,应避免在草丛、林木、灌木丛等地久留;活动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对衣物和身体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一定要尽快就医。”

  另外,于均峰提醒,除了蜱虫,春季也是隐翅虫活动频繁的时节,“隐翅虫的体液含强酸性毒素,接触皮肤可引发局部红肿、DB电竞水疱,伴有烧灼痛等。若虫体落在身上,切勿拍打,可轻轻吹走或用衣物拨离,及时用肥皂水清洗接触部位。”(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蜱虫叮咬进入高发期 户外活动请注意(图1)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搜索